体外除颤监护仪(AED)在中国的使用情况呈现出普及率逐渐提升、政策支持与推动、应用场景广泛但面临挑战与不足的特点。
一、普及率逐渐提升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效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AED在中国的普及率逐渐提升,多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开始重视AED的配置,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及时的救治。
例如,杭州市急救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该市公共场所AED的配置数量已达到8576台,主要分布在社区、地铁、火车站、景区、学校、健身场所等人流密集、突发事件易发地。同样,深圳市自2017年启动“公众电除颤计划”以来,公共场所已安装AED超4.3万台,成功救治超100名心搏骤停患者。
二、政策支持与推动
国家政策对AED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包括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此外,一些地方性法规也明确规定了AED的配置要求,如《贵阳市医疗急救条例》就明确规定机场、轨道交通站、火车站等应当配置AED等必要的医疗急救设备。
三、应用场景广泛
AED在中国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可能发生心脏骤停的公共场所,这些场所包括交通枢纽(如地铁站、火车站、机场)、政府机构、学校、体育场馆、医疗机构、商业区、办公楼、社区设施、旅游景点以及酒店等,在这些地方,AED通常被放置在显眼且易于取用的位置,并配备有清晰的使用说明和指示标志。
四、面临挑战与不足
尽管AED在中国的普及率逐渐提升,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首先,AED的配置数量与人口密度、急救需求相比仍显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其次,公众对于AED的认知度和使用能力有待提高,许多人面对紧急情况时仍显得手足无措,不敢或不会使用AED。此外,AED的维护、保养以及后续的急救技能培训等问题也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解决。
五、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AED在中国的使用情况有望进一步改善和提升,随着政府对公共急救服务体系的持续投入与政策支持,以及AED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预计AED的配置数量将不断增加,覆盖范围将更加广泛。
同时,公众对于AED的认知度和使用能力也将逐步提升,形成更加完善的急救网络体系,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AED的性能和可靠性也将不断提高,为更多的心脏骤停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