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轴见证
回顾这两年,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在急救能力建设方面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真正实现了从 “设备到位” 到 “技能生根” 的蜕变 。
2024 年 9 月:3 台 AED 落地教学楼、体育馆、校医室
2024 年 9 月,对于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一年,学校积极响应校园安全建设的号召,投入资金配备了 3 台 AED 设备。这 3 台设备分别被安置在教学楼、体育馆和校医室这三个人员密集且容易发生突发状况的关键位置。教学楼是学生们日常学习的地方,人流量大,学生们在这里长时间停留,配备 AED 能够在第一时间为突发疾病的学生或教师提供帮助。体育馆则是学生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运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意外情况,AED 的存在为师生们的运动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校医室作为校园医疗保障的核心区域,配备 AED 更是为急救工作提供了专业的支持 。
2025 年 3 月:第二次培训 48 名教师、保安全员持证
进入 2025 年 3 月,校园迎来了第二次 CPR+AED 培训。这一次,学校更加注重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共有40多名教师和保安人员参加培训。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以及现场积极的实操演练,这是学校对急救培训高度重视的体现。标志着学校的急救技能已经在校园中深深扎根,为校园安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
可复制经验
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的成功经验,为其他 “邻近医院” 的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通过建立 “院 - 校” 急救联动机制、分析周边校园猝死案例以及优化 AED 设备配置,这些学校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急救能力,为师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
信息来源:应急科普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