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17点40分,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在地铁6号线站台上晕倒,虽有周围乘客对其心肺复苏,最终还是回天乏术,折射北京公共场所急救系统性缺失。
2017年12月17日,海航公司的HU7440航班一名乘客出现昏迷,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海航公司于今年1月2日,就上月发生的HU7440航班一名乘客出现昏迷,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一事进行了说明。说明中称乘客是因“自身健康问题”出现昏迷,乘务组“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且“机组立即返航”,“整个处置过程及时、规范”。
不论HU7440航班上发生的事情最终如何善后,当事乘客的生命已然无法挽回。这件事情让另一个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的关注点:公共场所何时能够配备AED?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缩写,作为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其操作简单,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可被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
在许多发达国家,AED已经成为公共场所的标配急救设备,特别是在公园、交通场站等人流密集场所,而AED的普及化,也在急救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是因为,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多数伴有室颤、室速症状,相当于心脏不再向外泵血,在脑缺血缺氧持续8分钟后,人无法存活,所以急救有“黄金3分钟”的说法。AED取用的越快,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存活几率自然就越大。
甚至在一些不是那么发达的国家,AED的应用也已经领先我国了。
在医院以外心脏骤停,最安全的地方肯定是孟买机场。
综合2号航站楼共有106个电子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被安装在能够快速到达的明显位置:如客运大厅,登机口,行李提取区,乘客长途客车,旅游车,甚至卫生间和电梯。是印度机场中电子自动除颤器安装最多的。而除颤器的使用,往往比人们想象的要多。
去年,孟买机场医疗队平均每天处理45例,其中大多数是心脏病发作和心脏骤停。2010年到2016年3月间,超过2亿人次通过孟买机场。在这五年中,处理医疗事件85,000例。
尽管德里机场客流量更大,但孟买面临的医疗紧急情况数量却最多。一个机场的官员说:有许多理由能解释这里医疗案例多。首先,它是一个热门的医疗游客入境点。其次,孟买塔塔纪念医院,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癌症患者。最后,搭乘国际航班的老年人数量稳步上升,尤其从孟买到纽瓦克(美国特拉华州第三大城市)的直飞航班,有15-16小时的超长距离。
“我们发现在过去五年里处理的85000例医疗事件中,有1814位严重病例,主要是心脑血管突发,患者由机场医疗队转移到医院”,孟买国际机场官员说。
这就是自动体外除颤器项目引入机场的所在。它遵循“3分钟救援”法则的国际黄金标准。也就是说,乘客突发心脏病或心脏骤停,他/她接受除颤器电击,将在180秒内实现救援。”大量的电子自动除颤器,确保旅客在通过机场旅程的任何时候得到安全,不到3分钟除颤器可以被检索和使用。”孟买机场医疗团队资深医生表示。
2015年,中国出现了首例在马拉松赛事中应用AED急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案例,在无锡国际马拉松比赛上,一名选手倒地后无呼吸无反应,3分钟时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送到,1分钟后患者恢复意识。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大,公共场所的急救设备急需完善。以心源性猝死为例,我国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而部分北欧国家高达30%,双方的差别不在于医院的设备和医生的技术,而在于现场急救,现场的第一目击人是否懂得基本急救知识,现场是否能找到急救设备,是决定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AED在紧急时刻的作用,这一点众所周知,但为什么在国内很难推广呢?一台AED的价格在2万元左右,公共场所、商业设施和大型交通工具内配备,谁来买单就成了问题。另外,急救黄金时间分秒必争,“现学现卖”往往会耽误宝贵时间,那么,人群中掌握AED基本使用方法的比例又有多少呢?更为关键的是,在等待AED的时间里,在一次除颤未能成功到下一次除颤之间,患者都需要被施以CPR即心肺复苏术以维持,又有多少人能够掌握CPR并能实际应用呢?如果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者比例不高,即便AED真正配备到了公共场所,一旦遇到意外,依然有可能难以发挥最大效果。
对此,有关部门在加大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备力度的同时,不妨将急救设备配备情况作为一定的准入门槛,促使企事业单位在各自设施内配备急救设备。另外,也应当拓展更多渠道,让公众了解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比如,可以在中学生理卫生课、大学军训时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这样的培训,能大幅度提高青年人群中掌握急救技能的比例,受益的绝不仅仅是被培训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