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教育局出台《佛山市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旨在全面增强学生“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意识,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生存技能,培养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提高心理社会能力,养成健康文明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和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增强学生“安全为本”意识
《方案》提出,为增强学生“安全为本”意识和能力,要立足日常生活情境,覆盖居家、校园及其他公共场所,关注网络空间,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危机事件,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危险预判、紧急避险、求生逃生等自救和他救技能,培养应急救护能力,提高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而言,要广泛开展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全国“爱眼日”“爱牙日”宣传等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国际禁毒日、“119”消防安全日、全国交通安全日、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教育等校园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确保佛山市中小学每位学生至少上一节生命教育与急救教育专题教育课。应急救护培训实现教职工全覆盖《方案》指出,各中小学要组织急救教育与应急救护全员培训,确保佛山市每所中小学至少举办一场面向本校教职工的急救教育与应急救护培训,实现教职工培训全覆盖。为提升救护能力,各区、各学校要积极推进学校教师,特别是校医、体育老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进行救护员培训、考证,确保佛山市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教职工完成救护员培训、考证,全面提升学校急救与应急救护水平。佛山市各中小学校至少组织一场校园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切实提高全体师生安全应急疏散水平。所有中小学至少配备1台AED在急救设施设备配备上,要加大推进中小学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配备。力争到2022年底前,全市所有中小学至少配备1台AED,并对学校校医、体育老师、班主任等进行AED使用培训,全面提升学校应急救护能力。《方案》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按规定设立生命教育专项经费,完善并落实生命教育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确保学校年度生命教育工作正常开展。学校要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完善中小学AED配备,配备AED所需费用在学校年度经费中予以安排解决。生命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方案》特别强调,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要依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与学生成长、发展、学习、交往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科学组织与编排,既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接受,又要方便教育教学,不增加学生负担。同时,要注重有机融入学科,依据学科特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选取生命教育相关内容,作为学科教学素材,有机整合融入学科教育,注重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生成性,提升教育实效性。
【来源:佛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