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2月21日晚上18点,吴同学走进公司的健身房,运动一小时后,吴同学感觉头晕,然后被送进了ICU,最终不幸离世。
某大厂在回应中提到在吴同学出现身体不适之后,保安经理与在场另一位保安对吴同学实施CPR急救,但是最后在吴同学送至医院急救后仍然不幸离世。
在2月16日,上海某建筑设计公司96年出生的设计师赵同学也被曝在出租屋猝死。
猝死原因有很多,但有80%以上都是心源性疾病,心源性疾病不一定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像心肌病、瓣膜病、电生理异常等等问题都可以导致猝死。
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可能是突然发生的,在这之前必有一些症状体征,只不过没有引起重视。赵同学在生前曾自称:“天天熬夜,最近感觉离死亡很近”。
这些事件的发生也引发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和热议,因为很多时候,心源性猝死都发生在那些外表看起来很健康的人身上。
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指出,中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超过了55万,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一人因此猝死。
面对这样的突发性疾病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
一般来说,猝死是指一小时内死亡,不过,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4分钟。在这个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有很大概率能救活患者,而超过十分钟后能抢救回来的患者少之又少。
由于我国87%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心肺复苏是抢救患者最及时的方法,但由于心肺复苏的质量难以保证,对患者的救治效果较低。与之相比使用AED在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除颤,有74%的患者可以存活。
这意味着,如果心脏骤停患者倒地时,附近不幸没有配备AED,便错过了抢救生还的机会。
因此,影响心脏骤停生还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公共场所的急救设施,尤其是AED的布置和应用。
据统计,全国AED的配置率在0.4台/10万人左右,远低于100台/10万人的国际平均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张澍曾多次提案呼吁加强心脏急救的培训和AED的投放
如今,经过国家立法AED在全国的配置率也在逐渐升高,去年3月,广州大学城就新增配了65台AED使大学城的AED配置数量达到了96台,为防止心源性猝死多增加了一层保护。
今年1月18日,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中心田径场,一名中年老师跑400米后,晕倒在地。在紧挨田径场的羽毛球馆内,有两名校医院医生正在参加比赛,医生赶到田径场后发现患者无呼吸脉搏,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并在附近取出AED对患者进行除颤,经施救后,患者恢复呼吸脉搏。
这也是继中山大学校园AED急救成功之后,广州校园AED第二次建功。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经率先试点,在公园、商场、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部署AED,相信在不远的将来,AED能够覆盖我们每一个人。